Skip to content

【訓練小肌肉】開始自行進食?BB餐具多面睇!安全、 輕巧、不會摔破最重要

媽咪A:「我囡囡6個月,姑娘話要開始加固啦。」
媽咪B:「咁你要買BB餐具啦,咁多款你識唔識揀啊?」
媽咪A:「我唔識啊。」
媽咪B:「唔緊要,等我問下專業人士先!」

嬰幼兒滿6個月後,一般都會開始固體食物訓練。家長有否想過,合適的餐具對輔助嬰幼兒進行固體食物訓練擔當重要角色。以下是一些揀選嬰幼兒餐具的小貼士,包括餐具材質、設計,配合嬰幼兒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。

安全、 輕巧、不會摔破最重要

1. 餐具材質

首先,不論是剛開始加固,還是已能自行進食的幼兒,所使用的餐具都必須以安全、輕巧而不會摔破的物料製成,配件能否拆開和消毒也很重要。矽膠或不鏽鋼製成的餐具較為普遍,而不鏽鋼材質能達到保溫效果,較矽膠耐熱,亦可高溫消毒和加熱;如選用矽膠餐具,留意餐具有否含BPA(雙酚A)等有害物質。當餐具開始損耗,如表面弄花、脫皮、鬆脫,便應立即更換。

2. 餐具設計

事實上,自行進食要求嬰幼兒身體各部分互相協調,如大、小肌肉,家長需根據嬰幼兒的發展狀況,選購合適的餐具。以大肌肉發展為例,剛學習自行進食的幼兒未必能平穩坐好,如果碗底有吸盤設計,便可把碗固定於桌面,不易被推倒。

此外,嬰幼兒的小肌肉仍在發展中,他們主要運用五指和手掌抓握物件,所以塑膠製作、粗的餐具把手較為防滑,方便抓握。另外,當嬰幼兒學習用匙羹舀碗內食物時,若碗的邊緣有弧度設計可令食物導回,不會掉落。

學習進食時,嬰幼兒除了要安坐在椅上用手抓握餐具,還要有手眼協調能力,才可運用手臂把匙羹上的食物放到嘴內。家長亦要留意匙羹面的大小,按嬰兒口部發展更換不同大小的匙羹,配合嬰兒一口進食的份量需要。

當幼兒學會使用匙羹後,家長便可讓幼兒用叉學習進食麵條,以訓練幼兒的圓唇和吸吮能力。除了要注意叉的大小和質地,前端鋸齒型設計能令食物不易滑落,有助剛學習用叉的幼兒進食。當幼兒能自行運用鋸齒型的叉子進食,家長便可轉用沒有鋸齒的叉子了。

當嬰兒8個月大,開始學習進飲……

除了碗、匙和叉,當嬰兒8個月大後,家長可以讓嬰兒學習自行進飲。「鴨嘴杯」是嬰幼兒學習進飲的第一階段,因為鴨嘴的設計與奶嘴相近,嬰幼兒較易適應,也可以學習抓握兩旁杯耳,模仿用普通杯進飲。當幼兒一歲左右,咀唇已有一定力度,家長便可教幼兒用吸管吸吮,取代奶瓶和鴨嘴杯。同時家長可訓練幼兒用普通杯進飲,沒有防漏設計的杯能幫助嬰兒逐漸適應使用普通杯。體積較小和兩邊有杯耳的杯更為理想,方便寶寶自己用雙手抓緊杯耳;透明杯身讓成人知道嬰兒的喝水情況。再者,鴨嘴杯和吸管杯應具備蓋子,保持衛生;配件亦應易於拆卸及組裝,方便清洗。

嬰幼兒加固過程各有步伐 合適訓練有助學習

在引進固體食物的過程中,各位嬰幼兒各有步伐,嬰兒園會按他們的發展能力和月齡安排合適的訓練,例如6個月開始加固、8個月開始學習用手握住條狀食物、1歲開始自行握著粗柄湯匙和使用有吸盤設計的碗進食。幼兒1歲半後,便會轉用普通的不鏽鋼匙羹、有把手的碗,吃麵時亦會使用叉子,讓幼兒學習一手扶碗一手握餐具進食。老師亦會記錄嬰幼兒的進食訓練過程,與家長保持緊密溝通,確保每位嬰幼兒都能順利學習自行進食。

作者:香港保護兒童會 香港空運業界嬰兒園 莫穎芝園長

相關文章:建立個人獨立性 幼兒自行進食小貼士

     BB食得好,學講嘢都快啲?5個方法提升口肌能力

(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