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【BB也可GYM?】1歲前嬰幼兒可以做的小運動!

「阿女6個月大啦!仲未識轉身,唔知係咪肥得滯呢?要唔要同佢做啲運動呢?」
「嘩!你咁怪獸嘅?得嗰幾個月人仔,做咩要咁辛苦?唔通BB都要做GYM咩?」

BB也健身?什麼時候讓嬰兒開始做運動?什麼運動適合0-1歲嬰幼兒?等專家話你知啦!

咩叫反射動作?同嬰兒體能發展有咩關係?
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指出,人的認知發展有四個階段:感覺動作期(sensori-motor)、前運思期(pre-operational)、具體運思期(concrete operational)、以及形式運思期(formal operational),而嬰兒時期(出生後28天到滿1歲)是「感覺動作」學習時期,嬰幼兒透過感官知覺來學習。「感覺動作」的意思是由嬰兒接收感覺訊息到回應訊息的動作反應。
初生嬰兒會有與生俱來本能的反射動作,這些反射動作也是寶寶自己的生存之道。隨著嬰兒大腦各皮質區發展成熟後,這些「小動作」就會在寶寶大約3-4個月開始,慢慢的被身心成熟的發展功能取代而消失。因此,嬰兒需要在反射動作消失前,發展其四肢的運作與活動,以順利建構下一階段的發展。

不同階段的BB GYM活動

● 0-3個月嬰兒體能發展
0-3 個月的嬰兒,首先要學習的就是「頭部控制」的能力,包括能自己將頭抬起來、頭部能保持在身體的中線及頭部能隨自己意思自由地左右轉動。這些能力是嬰兒身體發展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環,為未來發展坐、爬及步行的必備基礎條件。

1. 嬰兒趴在舖有毛巾的軟墊上

2. 將玩具放在嬰兒前方

3. 利用玩具發出聲音或是呼喚嬰兒的名字吸引嬰兒發現玩具

4. 過程中可觀察嬰兒是否可以抬起頭及頸,當嬰兒抬起他們的上半身,也可以讓他們發現周圍的環境,進而開始觀察

● 4-6個月嬰兒體能發展
4-6 個月的嬰兒頭、頸發育已十分成熟,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嬰兒已具備側臥的能力,則可以開始進行翻身的練習了。這個活動是為了幫助嬰兒練習翻身的技巧,以促進本體覺的發展(全身感覺統合的協調)。

1. 讓嬰兒仰躺在舖有毛巾的軟墊上

2. 將嬰兒一手的手臂伸直,然後輕推他另一側

3. 讓嬰兒由仰躺變側躺,再變俯趴

4. 成人可以對嬰兒說:「來做翻身運動囉!」過程中的動作是緩慢的

● 6-9個月嬰兒體能發展
6個月的嬰兒開始可以反身,仰臥時,亦會開始玩腳仔。他們的平衡能力開始建立,在坐姿中可以移開雙手作其他的活動,例如伸手向前取物。但是如果重心一下子移動太多仍會倒下,此時也發展出向前伸手的保護性反應,即是快跌倒前,向前伸手支撐著身體而不跌倒;在臥姿時可以手掌支撐上半身,將重心移向左邊或右邊,然後伸出一隻手向前玩耍。

1. 把嬰兒俯卧在大毛巾上

2. 當嬰兒抬頭看著成人時,成人慢慢地把毛巾拉起

3. 當嬰兒能保持平衡時,成人慢慢地把毛巾拉向前,令嬰兒有被拉動向前的感覺

4. 活動可強化頸部及背部肌肉,以及可以訓練嬰兒肩膊的穩定性,為爬行階段作好準備

● 8-12個月嬰兒體能發展
嬰兒約 8 個月大左右時,由於背肌已發展成熟,故能以手掌及腳掌將整個身體撐起來,並能協調四肢在地面上開始爬行。爬行是嬰兒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同時,此階段的嬰兒開始發展更精細的手指活動技能,在握小物品時,也會開始使用手指來拿東西。

1. 成人協助嬰兒俯趴在滾筒上

2. 把嬰兒向前推

3. 引導嬰兒把地上的玩具拾起來

4. 活動不但能提升嬰兒的身體協調能力,同時能刺激嬰兒的前庭發展,促進發展嬰兒全身的感覺統合

嬰兒園會怎樣幫BB?

在嬰兒園,我們會定期觀察、了解及追蹤嬰兒發展狀況,從而為嬰兒個別設計適切的體能活動,會關顧嬰幼兒個別的發展,為嬰幼兒提供全面的活動安排和照顧。

屋企可以同小寶寶玩咩遊戲?

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用來進行小小體能遊戲,以奶粉罐為例;
4-6個月嬰兒,可用毛巾包裹著兩個奶粉罐,做成一條小圓柱,讓嬰兒俯卧在上,以訓練背部肌肉和手部伸展能力。
6-9個月嬰兒,可用毛巾包裹著兩個奶粉罐,做成一條小圓柱,讓嬰兒跨騎坐在上面。家長輕輕扶著嬰兒的腰部,左右兩邊搖,以訓練背部肌肉和平衡感。
9-12個月嬰兒,在奶粉罐的膠蓋上開洞,讓嬰兒把包裝紙巾放進內,可訓練嬰兒坐著以上肢操作的技巧和手眼協調能力。
以上活動只是小小提議,家長可以發揮一下創意,便能將體能活動融入家中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健康的運動習慣啦!

身心健康最重要

每個嬰幼兒都有他發展上的個別差異,每個個體發展的速度都不一樣,只要沒有太大的身心健康問題,成人可以放心地讓嬰幼兒自然地發展。成人在與嬰幼兒進行這些活動時,要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,不要用「上課」的 嚴肅態度來進行。成人在進行任何一項活動時,一切都要以嬰幼兒為優先考量,懷著與寶寶一起遊戲的愉快心情,讓成人與寶寶之間的互動變得更溫馨、更有趣!

作者: 香港保護兒童會香港空運業界嬰兒園園長莫穎芝

     

(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