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「媽媽只想保護你,卻不敢向你說真話」

自理能力特別高的孩子

在開學日,N1及N2班房的哭鬧聲此起彼落,一個細小身影卻吸引了社工的注意——不管是背書包、開書包、交手冊及通告袋,或是換鞋、放鞋,穎穎都能夠自己完成。社工心想:「這個家庭培育得幼兒這麼獨立,自理能力這麼高,真是不容易。」

然而,社工與穎穎相處時,卻發現穎穎是一位自信心較低的孩子,經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當別人欣賞及稱讚穎穎時,穎穎都會堅決地否定自己的能力。在一次親子活動中,社工觀察到媽媽對穎穎的要求比較高,很多步驟都是讓穎穎獨自完成,沒有提供太多的幫忙。

「爸爸」是家庭中的禁忌

在傾談時,媽媽卻向社工表示:「穎穎在家中情緒起伏很大,晚上睡覺時更會哭泣,我不懂得處理。」原來媽媽與爸爸在穎穎年紀很小時就已經分開了,故穎穎與媽媽搬到婆婆家中住。婆婆覺得孫女已經沒有爸爸去照顧,不能像溫室的小花般只被寵愛,因此從小便以嚴厲的方式去管教穎穎,訓練她比其他小孩更加懂得照顧自己,而媽媽自己也會不自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穎穎。

此外,在家中提及爸爸、爺爺及嫲嫲也是一大禁忌,每次穎穎一提起想念他們,都會令媽媽及婆婆心情很差,更會責罵穎穎。她們認為父母離婚的內情會傷害穎穎,因此禁止她提起過去的事情。

離婚處理好,大家的感受卻未處理

社工透過面談及個別輔導,先讓媽媽了解到,自己尚未正視及處理自己與丈夫分開時的情緒或感受,甚至暗自期望穎穎也討厭爸爸,因此當穎穎提起想念爸爸時,才會反應過大。

媽媽聽從社工的建議,開始明白到女兒對爸爸的感覺及回憶是獨立的。當穎穎再次提及爸爸時,媽媽開始與穎穎分享事情及自己的感受,甚至讓穎穎透過畫畫、寫信、錄音去表達對爸爸的思念。與穎穎一起處理她的情緒時,媽媽發現自己的情緒也因此獲得疏導。

教導人生道理,卻忽視了負面情緒

媽媽也留意到自己及婆婆的管教模式雖然讓穎穎變得十分獨立,卻忘記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。例如在遊玩時,穎穎與朋友發生爭執,明明穎穎是十分不開心,但嘴巴卻會說婆婆教她的人生道理:「無所謂,我無唔開心,無咩需要唔開心,邊個同我做朋友都無所謂。」

社工鼓勵媽媽多回應穎穎的感受,讓穎穎正視自己不開心的情緒,特別是在處理人際關係或不如意的狀況時。社工也與穎穎進行遊戲治療,讓穎穎在無條件的包容及關懷下進行遊戲及抒發情緒,逐漸建立自信與自我肯定。

正視彼此的內心世界,才能拉近距離

相信每位父母都不想子女受到任何傷害,所以會將一些事情不自覺地收藏、隱瞞,但這樣在子女的成長路上,會造成種種的疑惑,繼而拉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。故在適當的時候,父母可以大膽與子女分享,有時候子女的接受程度,是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。

幼兒駐校社工服務——家校合作,全面支援

在協助家庭的過程中,社工與學校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。學校教職員日常對家庭的關心,建立了家長對學校的信任。家長主動向學校傾訴,亦讓老師能夠更加適切地理解家長的需要。透過定期的入班支援、職員會議及個案會議,社工與校長和老師會共同商討支援家庭的策略,包括為家庭設計個別的支援目標和分工,以至老師對孩子的關顧及教學的個別化調適等,全校一起參與,全面支援家庭的需要。

如 閣下/貴機構希望了解我們的服務,歡迎聯絡查詢。

香港保護兒童會幼兒駐校社工服務
電話:3184 7250
電郵:ssw@hkspc.or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