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nner_inner_6
資源中心
專題文章
讓孩子「幸福快樂」,是誰的責任?
24/05/2024

本頁圖片/檔案 - full-length-children-running-grassy-field-park_

 

「祝你幸福快樂!」是常常聽到的祝福。究竟何謂幸福和快樂?

 

作為生活在本港不同年齡的市民,我們「幸福和快樂」的指數是否理想?香港是否稱得上為「幸福快樂」的城市呢?

 

幸福快樂不應該祇屬某年齡、階層或某類人所獨有。幸福快樂的機會和條件,應當屬於每一位。

 

一直以來,本港像其他國家和城市一樣,都以國民生產值  (GDP) 這經濟指標作為社會發展成敗的指標,以經濟掛帥、競爭力強、效率迅速而自豪。這樣久而久之,早已成為了社會的文化。

 

在繁忙的都市,生活的節拍令人透不過氣。在自己無暇或無力或不認同要理會自己的感受的時侯,對家人、親人、鄰舍、服務的對象、為自己服務的人,特別是年幼脆弱、年老無力、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的感受太容易視若無睹。對他們的呼喊,聽而不聞。

 

所以社會繁榮的同時、也帶來沈重的壓力和嚴重的隱憂。

 

從大眾傳媒報導的,社福機構和警方處理的家庭、學校、醫院、院舍、社區發生的虐待、疏忽、欺凌、歧視、小小年紀輕生等個案身心嚴重受創的慘劇數字不斷地上升。兒童、長者、脆弱的、有特殊需要的、容易受傷的人士所經歷的遭遇,歷歷在目。「幸福快樂」離他們實在太遠!

 

國際已在正視精神健康,承認抑鬱、精神病症帶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威脅!這不單是本港面對的挑戰,而是國際必須正視的危機。

 

近年開始聽見倡議者呼籲要建立「快樂的文化」!實在值得支持。不過「快樂的文化」是如何建立?有甚麼指標?建立「快樂的文化」又屬誰的責任?

 

2011年7月聯合國通過議決,請會員國協助並引導其公共政策來衡量國家人民幸福。

 

2012年4月1日,第一份《世界快樂報告》正式發行,成為世界第一份以幸福為基礎的國際調查報告。報告中介紹了幸福和痛苦的成因和國家政策帶來的影響。2024年3月第七份報告面世,芬蘭竟然連續七次被評為世上最幸福快樂的國家,值得深人了解。

 

經過多名的經濟學、心理學、調查研究和國家統計等經驗豐富學者的研究,制定了評估幸福的六大指標,如下:

  1. 人均國內生產值        GDP
  2. 預期健康壽命            Life Expectancy
  3. 救助及慷慨                Charity & Generosity
  4. 人生抉擇的自由         Freedom of Choice
  5. 免於貪腐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Anti-Corruption
  6. 社會支援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Social Support

 

以上的指標清楚說明,要建立幸福快樂的文化,必須配合前瞻、公平公正、進取的社會政策,切合時宜的法律及制度,定下指標、設立行動計劃,恆切、有效地推動全城,全方位真誠及有效地參與,在知識、技巧、價值觀上落力,並視之為自己的事。

 

要達到以上的目的,政策擬訂者優質的領導是成敗重要的指南!

 

但守護自己的家人,以行動關懷身邊的人,守護弱小無辜、無力的人,是眾人的事!

 

尊重別人的人權和家事固然十分重要,但對暴力、欺凌等越過社會底線的行為,每一位都責無旁貸,不能視而不見,或只作為旁觀者。必須以行動支援和幫助,在適當情況下轉介專業人員處理。要知道我們適切的評估和及時的行動,可以改變在困境中的人未來的人生路!

 

讓我們牽孩子的手,捍衛他們的童心,使他們在安全無暴,身心靈的最佳利益獲得保障的環境中生活,和他們一起建立「幸福快樂」的文化!

 

雷張慎佳

兒童權利倡議者

防止虐待兒童會前總幹事

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前主席

香港兒童事務委員會前委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