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寶寶溝通】Time-Out有用嗎?讓孩子情緒風暴中穩定下來的貼士
「企埋牆,數10聲就要靜晒唔准喊!」請問各位家長有沒有覺得這句說話似曾相識呢?無錯,這就是家長經常使用又非常有用的「Time-Out」(暫停隔離法)了!然而,雖然在使用「Time-Out」時幼兒能很快冷靜下來,但在過程中,家長有沒有覺得在當中忽略了些甚麼呢?
「企埋牆,數10聲就要靜晒唔准喊!」請問各位家長有沒有覺得這句說話似曾相識呢?無錯,這就是家長經常使用又非常有用的「Time-Out」(暫停隔離法)了!然而,雖然在使用「Time-Out」時幼兒能很快冷靜下來,但在過程中,家長有沒有覺得在當中忽略了些甚麼呢?
幼兒早在1-3歲便有快樂、傷心等基本情緒;踏入4-5歲的階段,複雜情緒如妒忌、內疚等會逐漸出現,家長可以怎樣引導孩子學習控制及調節情緒呢?
「PaMa Kids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」與大家分享由「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」研發的情緒應對策略,教導孩子利用R.U.L.E.R. 5個心法,即Recognising(辨識)、Understanding(理解)、Labeling(標記)、Expressing(表達)、Regulating(調適),簡稱R.U.L.E.R.,讓孩子好好管理情緒。
每當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及學習壓力,不少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。在此,我們將會為家長介紹3個實用小錦囊,讓孩子在身心都可以作好復課的準備,盡快適應復課生活及舒解學習壓力。
對於疫情的控制,我們可做的固然有限,但對於小朋友在家學習方面,家長除了幫忙下載工作紙、督促孩子網上學習、監察孩子學習進度外,不妨善用這漫長的抗疫假期,在家培養小朋友的社交情緒發展。
最近傳染病肆虐,家長和幼兒外出時也必須戴口罩以減低被傳染病傳染的風險。然而,不少家長亦有跟我分享過,幼兒不太喜歡戴口罩,也會經常去用手玩弄口罩、甚至直接把口罩除下!令他們更擔心當中的衛生問題。
要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,父母必先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責任,並清楚解釋要求及與孩子共同訂立出合理的目標。此外,亦要貫徹「自己的事自己做」的原則,切勿「孩子的事父母做」,還要多利用即時讚賞來鞏固孩子負責任的觀念。
家長若往往只著眼處理孩子的行為,而忽略回應他們的情緒,長遠可能會令孩子成為一個為了討人歡心,而壓抑負面情緒的「乖孩子」,更甚會認定自己是個永遠無法得到家長認同的「壞孩子」。因此,如何讓小朋友認識、接納及正面表達自己的情緒,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相當重要。
對於讚賞,家長們都有不同的看法。有些家長認為幼兒不能稱讚得太多,因為過分的稱讚會令他們囂張、自大。亦有部份家長認為稱讚能令幼兒建立好行為,做起事情上來事半功倍。究竟讚賞對幼兒來說是好還是不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