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「2-6歲」的文章

「看醫生會緊張,是因為拍打針痛」 3個方法教導2-6歲幼兒覺察及管理情緒

幼兒約在2歲左右就可以根據指令,將基本情緒和情緒圖像配對;在3、4歲之後,就能更準確分辨正面及負面情緒。而情緒表達包括面部表情、身體姿勢及肢體語言、聲音及語言表達、不同行為表現等,當中面部表情最容易察覺,因此家長不妨以此為起點,逐步培養幼兒的情緒覺察。

2-6歲PaMaKids計劃SEN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心理情緒學習
閱讀全文

孩子自我中心及不懂體諒別人?3個方法提升社交覺察能力及建立同理心

2至3歲的小朋友開始入學,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子。老師和家長都期望孩子們能好好相處,因此不時提醒孩子要主動分享、多合作、多互助,然而孩子總是堅持自己,互不相讓,令家長們每日周旋在爭吵、調解和仲裁之間,疲憊不堪。

2-6歲PaMaKids計劃SEN特殊教育需要互動關係兒童心理情緒學習
閱讀全文

當父母覺得小孩不對時,該如何溝通?

為人父母,在與小朋友溝通的問題上,有時候會感到不知所措。父母有感很多情況都曾敎導過小朋友,為什麼他好像不懂做;有時好言相勸,但小朋友卻不領情,愛理不理⋯ ⋯ 家長也會徘徊在生氣和擔心之間,既擔心小朋友不懂世事,但他們不懂人情世故的態度又領令家長十分氣憤。

2-6歲SEN特殊教育需要互動關係兒童心理
閱讀全文

坦誠溝通,做個「真」父母

家長很多時會表示擔任一位稱職的父親或母親,實在不簡單。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,父母及子女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,例如父母需要對子女要求嚴格,才可以令子女成材,又或是父母不能在子女面前流露太多的情感,尤其是軟弱的一面,認為這樣會失去子女對自己的尊重等等。

2-6歲互動關係兒童心理
閱讀全文

【95年·與童同行】正因為家長信任我們,才會把小朋友交給我們

言語治療師Kevin,在過去5年一直為本會轄下的兒童啟廸中心提供服務。「最開心是見證小朋友在N班時,由完全不懂表達自己和與人溝通,到升小的時候,變得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,甚至在畢業禮上表演,這份工作帶給我很大的成功感。」

2-6歲SEN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啟迪中心專題故事本會資訊職業治療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