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SEN特殊教育需要」的文章

從學前年齡開始學情緒管理—耶魯大學R.U.L.E.R.心法
「PaMa Kids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」與大家分享由「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」研發的情緒應對策略,教導孩子利用R.U.L.E.R. 5個心法,即Recognising(辨識)、Understanding(理解)、Labeling(標記)、Expressing(表達)、Regulating(調適),簡稱R.U.L.E.R.,讓孩子好好管理情緒。

評論﹕財政預算案建議——雙軌支援有特殊需要幼兒
財政司正準備其新一份財政預算案,相信助弱應是其中一環。恰巧《香港康復計劃方案》(《方案》) 剛完成諮詢工作,望新一份預算案對此會有所回應。筆者早前已撰文指出《方案》的諮詢文件與幼兒有關的內容並無新意,亦缺乏前瞻性。對於持份者關注的積累問題,亦未有提出解決之法,……

【7個生活小技巧】同專注力不足(ADHD)講再見
近年,醫學界及心理學界均透過腦掃瞄及行為研究加深對患有ADHD兒童的了解,專家發現單靠藥物並不能完全根治他們的問題,而是需同時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及個人行為加以輔助。

評論:六千萬便能為有特殊需要幼兒做到「零等候時間」
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一直備受社會所關注,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早在2015年其政務司司長任內著力推出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」(OPRS),2018年服務已恆常化,並計劃今年十月增加名額至七千,可說是一項德政。此外,本年《施政報告》更公布會透過獎券基金推行試驗計劃,……

評論:SEN 孩子入託難 ‧ 可以怎樣解決?
民生無小事,兒童照顧問題正正是日復日牽動本港數以萬計家庭的神經,是最貼地的民生問題。本屆政府在兒童事務上較以往進取,但部分積弊已久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,課託便是其中之一。特首被中央領導人稱許「積極有為」,筆者期望政府在兒童事務上能有更大承擔,拾遺補缺,……

評論:誰來關注 SEN 孩子的課餘託管需要?
在暑假期間,接觸一些有特殊需要(SEN)孩子的家長,大家紛紛訴說他們的孩子難以獲得課餘託管服務,當中不少處境困難,讓筆者心裡泛起一個問號:「誰來關注 SEN 孩子的課餘託管需要?」SEN 孩子家長的這些苦況, 又有多少官員了解?